top of page
image.png

關於港島第五旅

初生之犢:戰前之英皇書院童軍運動

英皇書院童軍運動早於1921年便己萌芽。當時英皇書院尚未肇建,校名為西營盤官學堂。其時之旅號為第七旅,是香港第二個以華人為主要種族之旅團 。根據戰前文獻,第七旅於1926年,亦即英皇書院創校之年,勇奪威爾斯太子錦標賽之童軍支部冠軍,為學校增添殊榮。此後,隸屬英皇書院之第七旅亦派員參加每年一度之威爾斯太子錦標賽,直至太平洋戰火席捲華南。

烽火連天:英皇童軍義助守城

1940年,日軍侵港,英軍及義勇軍開展「香港保衛戰」。1941年12月8日,英皇書院第七旅旅長鮑德漢 (John Pau) 動員一群童軍及羅浮童軍,組織 「童子軍防空傳訊隊」(Boy Scouts’ Air Raid Precaution Despatch Corps) ,以支援香港防務中之後方工作。他們主要負責分派糧水物資、傳送軍情及協助安置淪陷區中之兒童。英皇童軍義助守城,充分體現助人精神。

IMG_3001.jpeg
IMG_2999.jpeg

曙光再現:第五旅肇建及戰後發展 (50年代至70年代)

1945年,日軍投降,香港重光。英皇書院校舍因受戰火影響,未能即時復課。故此,為盡快延續童軍活動,一名領袖帶領第七旅轉為公開旅團。

1950年,英皇書院復校,重建童軍旅團。但因戰後為數甚多之旅團已告散佚,經香港童軍總會重新編制後,重新組建之英皇書院旅團獲授予「香港第五旅」(5th Hong Kong Group),及後為「港島第五旅」之旅號,英皇書院的童軍運動也踏上新的道路。

重新組建的英皇書院第五旅,於60及70年代人才輩出,多名童軍成員考獲童軍支部最高獎章——「榮譽童軍獎章」。不少資深成員和領袖亦服務於區會、地域及總會各個部門,擔任要職,為童軍運動發展作出貢獻。

光輝歲月: 八、九十年代之多元化

在香港這小城急速變化的數十年間,童軍運動亦因教育普及,社會生活環境改善而急速冒起。第五旅亦乘此契機繼續進步。 八十年代末及九十年代期間,不少第五旅前成員開始重投第五旅之行列,擔任領袖的角色。
除區內活動,本旅亦積極鼓勵成員參與公益活動及地域舉辦之比賽。1982年,本旅成員以其製作之船隻──魚鷹號參加「海童軍及弱智運動員划艇環島籌款活動」,為慈善公益盡一份綿力。同年,數位深資童軍成員於「港島地域游泳錦標賽」中奪得深資童軍支部之季軍獎項。
及至90年代,本旅專注童軍成員之技巧訓練,成員相對地投放較少時間考取專章。不過,團員仍然積極為學校和社區服務,從中吸收經驗,旅團發展亦漸趨成熟。

IMG_3002.jpeg

廉頗未老: 踏入耳順之年的第五旅

踏入千禧年,第五旅之旅務委員會正式成立。旅務委員會藉此契機舉辦50週年旅慶晚宴及營火晚會,為港島第五旅「祝壽」。不少舊生亦投放更多時間參與旅團事務,陸續返回本旅擔任領袖,引導各童軍成員考取專科徽章及進度性獎章。
數位童軍及深資童軍成員於2008至2010年間考獲總領袖獎章 (Chief Scout’s Award)及深資童軍獎章(Venture Scout Award),成績令人鼓舞。
2009年,童軍團派出七名成員組成小隊,出戰兩年一度之「嘉爾頓錦標賽」西區選拔賽。各隊員無懼甲型流感肆虐,進行艱苦訓練,最終以殿軍成績完成賽事。
童軍團於2010年10月再接再厲,派出步操隊參與「港島地域步操比賽2010」,榮獲新秀賽冠軍、最佳外觀獎及最佳司令員獎,戰績彪炳。

2011年5月,童軍團派出六名成員參與由西區童軍支部舉辦之「童軍支部會長杯挑戰賽」,獲得隊際殿軍。此成績亦使第五旅同時獲得比賽中的旅際季軍,令人欣喜。
此外,本旅成員亦把握與他國童軍成員交流的機會,積極參與世界各地的大露營活動,以增廣見聞,擴闊眼界。2007年,   本旅派出7位成員及領袖遠赴英國倫敦參與第21屆世界童軍大露營。本旅成員亦分別於2009及2010年以香港代表團身份參加韓國及日本大露營。可見第五旅一眾成員熱衷參與童軍運動,樂於結交五湖四海的朋友,互相交流各地文化。

薪火相傳: 夢燃點夢

韶光荏苒,驀然回首,港島第五旅已屹立六十載之久。2010年12月18日,本旅於英皇書院舉行一連串慶祝活動,以紀念旅團成立六十週年。當日,旅團榮幸邀得旅務委員會主席梁安福太平紳士、英皇書院校長陳胡美好女士及西區區總監何偉強先生出席六十週年紀念活動及新童軍成員入團宣誓典禮,迎來19位新兄弟。其後的六十週年旅慶營火會及燒烤會,為慶祝活動錦上添花,並畫上圓滿句號。

bottom of page